自我暗示,你能做到你想做之事

原文:Self-signaling the ability to do what you want

2015 年 10 月 26 日

1

在大学时,我发现自己的食物总量常常略微超出真正所需。要么是下厨做太多,要么是点餐的份量稍大,诸如此类。

我确信你们许多人都熟悉那种感受:碗里还剩四口饭,心想着再吃一口就好,却又觉得剩下三口太少,不值得把它们留到之后再吃。

(这时,你要么用强大的意志力克制自己,省下这口饭;或是再吃一口,发现所剩无几,索性一吃到底,把自己吃撑。)

这简直就是沉没成本谬误的一个典型案例,那种「我不能不吃,因为我已经付过钱了」的思考方式,全然忽视了成本已经无法追回的事实。在这种情境下,唯一的考量应该是,吃掉剩下的食物是否比直接丢弃更好。你花出去的钱,不管你现在怎么选都已是过去式,不应再影响你的决定。

作为一名经济学学生,我太懂沉没成本谬误了。然而,多吃的食物似乎并没有真的沉没:毕竟,它仍能给我提供更多卡路里。即使这会让我撑饱一两小时,它也可以让我后面几餐吃的更少(从而更省钱)。

或者至少,这类内心独白可以争取足够时间分散我的注意力,好让我的手能够不停把食物塞进嘴里。

而对此的反驳可能是这样的:

首先,如果我现在就把这些卡路里全部摄入,其中很多都将是被浪费或有害的。其次,晚餐的花费更多取决于有什么可吃,而不是我有多饿。第三,即便晚餐花费有所减少,可能也只便宜一美元,用几小时的不适感来交换根本得不偿失。

但那时已经为时已晚;食物一扫而空,而我也撑的不行了。

2

这种形式的失败通常可以通过「那就不这么做」来纠正,在这种情况下,这意味着强迫自己停止进食。我不喜欢这种方案,因为它需要使用意志力,而一般来说,任何依赖意志力的方案都是权宜之计,而非真正解法。我更喜欢那种能让我心口如一的方案,这包括编造各种理由,以便趁自己不注意时能把更多食物塞进嘴里。

(只有当一个问题能够自动解决,无需刻意关注或意志力介入时,它才算真正解决。)

我的解决方案是:无论最后剩下多少,都坚决承诺把任何剩余的食物打包保存。剩下两口?去他的,给我一个打包盒。

当我做出这个承诺,并实际执行一两次,来向自己证明我是铁了心来真的,这就产生了颇为有趣的成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