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我暗示:你能做你想做之事

原文:Self-signaling the ability to do what you want

2014 年 10 月 26 日

1

在大学时,我常发现自己的食物比应该吃的稍微多了一点。要么下厨做太多,要么点餐份量偏大,诸如此类。

我相信你们许多人都有那种感受:碗里还剩四口饭,心想着再吃一口就好,却又觉得剩下三口太少,不值得把它们留到之后再吃。

(这时,你要么用强大的意志力克制自己,省下这口饭;或是再吃一口,发现所剩无几,索性一吃到底,把自己吃撑。)

这简直就是一例典型的沉没成本谬误,「我不能不吃,因为我已经付过钱了」,这样的想法全然忽视了成本已经无法挽回的事实。在这种情境下,唯一的考量应该是:吃掉剩下的食物是否比直接丢弃更好。你花出去的钱,不管你现在怎么选都已是过去式,不应再影响你的决定。

身为经济学学生,我太懂沉没成本谬误了。然而,多吃的食物似乎并没有真的沉没:毕竟,它仍能给我提供更多卡路里。即使这会让我在一两个小时内肚皮发胀,它也可以让我后面几餐吃得更少(从而更省钱)。

或者至少,像这样的内心独白能让我分心得足够久,好让我的手在此期间不停地把食物塞进嘴里。

然后心里可能会这样反驳:

首先,如果我现在就摄入这么多卡路里,其中很多都会被浪费,或者对我有害;其次,晚餐的花费更多取决于有什么可吃,而不是我有多饿;最后,即便能减少些晚餐开支,可能也只便宜一美元,而这样的代价却是几小时肚子的不适感,根本得不偿失。

但等反驳完时,一切为时已晚;食物被一扫而空,而我也撑得不行了。

2

这种形式的失败通常可以用「那就别那么做」来解决,在这个例子中就意味着强迫自己停止进食。我不喜欢这种方法,因为这样需要动用意志力,而一般来说,任何依赖意志力的方案都治标不治本。我更喜欢那种能让我心口如一的方案,这包括编造各种内心独白,以便趁自己分心时把更多食物塞进嘴里。

(只有当一个问题能自行解决,无需刻意关注或意志力介入时,它才算真正解决了。)

我的解决方案是:无论最后剩下多少,都坚决承诺把任何吃剩的食物打包保存。只剩下两口?管他的,给我一个打包盒。

当我做出这个承诺,并实际执行一两次,来向自己证明我是铁了心来真的,这就产生了颇为有趣的成效。

首先,它最直接的结果就是:我不再把自己撑得太饱,并且冰箱里偶尔也会出现只剩三口分量的零食。

但更重要的是,我(向自己)许下可靠的承诺:我会做正确的事情,即使可能已经太迟。这让我更容易自动做出正确的选择。

简单来说,我内心有一部分在担心食物不够吃,而我成功告诉它,无需为了把食物存起来而干扰我,因为我真会听它的做。我表态自己站在它这边 ,坚决愿意保存食物(即使只有一两口),为此可以无视社会规范或服务员困惑的眼神。

而反过来,这也让我内心那部分站到了这边。这种无论食物还剩多少都愿意(并真的能够)保存下来的做法,彻底消除了我在接近饱腹时继续进食的动力。从而使我能够真正审视剩下的食物,并且凭借随之增长的经验(知道哪些食物更适合留一点儿等之后再吃),决定是否将其保存下来。

如今,即使食物真的只剩一点点,我也愿意打包带走,但我同样也不介意将食物丢弃(如果我赶时间或食物不好保存)。而且,我不再有那种试图长时间分散自己注意力,去做一件我其实不认可的事情的感觉了。

3

我有时看到人们陷入这种失败模式:他们试图用意志力去完成某件事(比如只吃半个三明治,另一半留着以后吃),结果却稍有偏差(比如咬了一口要留着的另一半)。到这时,他们就会彻底忽视内心自我克制的想法(比如索性把三明治剩下的那半全都吃完,结果把自己吃撑了)。

我把这种失败模式称为「放弃式失败」。在我看来,这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与自我暗示失败有关:一旦最初的目标未能实现,目标本身就被彻底否定和抛弃了,进而完全任由其发展。

我所描述的这种技巧可以普适地解决这种失败模式。那就是自我暗示,即使可能已经太迟,也还是能做正确的事情。

在咬了几口剩下那半三明治后,人们可能会觉得把它就这样留着有些奇怪,但如果你真这样做了几次,那你就更容易相信自己确实能够做到。故事会从「好吧,我想我不会剩下这另一半三明治的」转变为「我刚才只是太饿才又吃了几口,但现在我会把这些留下来」。

事实证明,即使错过了最初的目标,你也能做正确的事情!只要向自己承诺,无论多晚,你都会允许自己做正确的事情。

4

当你做出并履行承诺,即使在「太迟了」或「已经不值得了」之后,也去做你想做的事情时,会产生某种程度的自我信任。对我而言,这意味着一种自我忠诚:我愿意忍受服务员投来异样的目光,只为打包少量食物,因为比起社会规范,我更忠于内心深处对食物的占有欲。

(我预计在达到一定自信阈值以后,想做到这点会容易得多,以至于别人会说你只是「行事自有章法」而不是「怪人一个」。你的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,但不要以此为借口;我仍然强烈鼓励你向自己证明,即使在「为时已晚」之后,你依然能做正确的事情。)

我发现自我暗示蕴含着巨大的力量。向自己发出信号,表明我愿意并且能够做我想做的事情,无论它看起来多么徒劳;我愿意尽可能接近目标,即使我已经错过了它。这从最开始就避免让我产生「放弃式失败」的念头。

5

这个技巧是某个更普适的思维模式的一方面。这个思维模式就是「忠于自我」,我发现它非常有用,下周我会更多地谈谈它。